失眠的严重程度通常根据病程、症状频率及对生活的影响进行分级,可分为急性失眠、亚急性失眠和慢性失眠。这种分级有助于评估病情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
1、急性失眠
病程短于1个月,常由应激事件如工作压力、环境变化等引发。患者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障碍,日间可能出现轻微困倦,但社会功能未受明显影响。多数情况下可通过调整作息、改善睡眠环境自行缓解。
2、亚急性失眠
持续1-3个月,每周出现3次以上睡眠障碍。伴随注意力下降、情绪烦躁等症状,工作效率可能降低。此阶段建议进行睡眠限制疗法、认知行为治疗,必要时可短期使用佐匹克隆片、右佐匹克隆片、扎来普隆胶囊等药物。
3、慢性失眠
病程超过3个月,长期存在入睡困难、早醒或多梦。可能引发焦虑抑郁情绪、免疫力下降等并发症,显著影响生活质量。需结合药物治疗与心理干预,常用阿戈美拉汀片、雷美替胺片、曲唑酮片等调节睡眠节律,同时需排查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疼痛等潜在病因。
改善睡眠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控制咖啡因摄入。若失眠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躯体症状,应及时至神经内科或睡眠专科就诊,通过多导睡眠监测等检查明确诊断。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长期依赖安眠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