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通常可以通过按揉三阴交、关元穴、血海穴等穴位进行缓解,但需由专业医师操作。中医认为这些穴位能调节气血、缓解子宫痉挛,从而改善疼痛症状,日常需避免自行盲目刺激穴位。
1、三阴交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交汇之处,按揉可调节肝脾肾三脏功能,促进气血运行,缓解因寒凝血瘀或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操作时可用拇指指腹以中等力度顺时针按揉3-5分钟。
2、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此穴属任脉,具有温补下焦、散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虚寒型痛经。艾灸关元穴可通过温热刺激改善子宫血液循环,减轻小腹冷痛症状,建议由医师用艾条悬灸10-15分钟。
3、血海穴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处。该穴位属足太阴脾经,擅长活血化瘀、调理经血,对经期血量异常伴疼痛者有缓解作用。按压时可用拇指垂直向下施加持续压力,每次按压1分钟后放松,重复5-8次。
痛经患者需注意穴位刺激需由专业中医师辨证操作,避免自行过度按压导致局部软组织损伤。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月经周期紊乱,建议及时就医完善妇科检查,结合艾附暖宫丸、益母草颗粒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