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类中药通常包括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等。这些药材来源于不同贝类的壳体,经炮制后应用于中医临床,具有镇惊、安神、平肝等功效。
1、牡蛎
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性微寒味咸,归肝、肾经。其煅制后收敛固涩作用增强,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遗精崩漏等症,生用则长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对眩晕耳鸣、瘰疬痰核有改善效果。现代研究显示其含碳酸钙及多种微量元素。
2、石决明
取自鲍科动物杂色鲍或羊鲍的贝壳,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的功效。临床多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以及目赤翳障、视物昏花等眼疾。该药材需先煎以充分释放有效成分,脾胃虚寒者慎用。
3、珍珠母
为蚌科动物三角帆蚌或珍珠贝科动物的贝壳,咸寒入肝、心经,具有平肝潜阳、安神定惊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惊悸失眠、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等症,外用可治湿疮瘙痒。其质地重镇,常与钩藤、白芍等配伍使用。
使用贝壳类中药需注意炮制方法对药效的影响,如煅牡蛎与生牡蛎的适应症区别。建议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配伍,阴虚阳亢体质者应控制用量,防止过量服用引起胃肠不适。药材保存需置于干燥处防止受潮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