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是否严重需根据病情程度和治疗时机判断,通常及时干预预后较好。该病可能引发呼吸衰竭、败血症等并发症,但多数患儿经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
新生儿肺炎的严重程度与感染病原体类型、肺部病变范围以及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有关。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迅速进展为重症肺炎,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代谢性酸中毒等问题。若患儿出现三凹征、鼻翼扇动、持续性发绀等体征,提示病情危急需立即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因肺发育不成熟,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风险增加3-4倍。
诊断明确后需进行病原学检查指导用药,细菌性肺炎通常选用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等抗生素,病毒性肺炎可使用帕拉米韦等抗病毒药物。氧疗支持方面,中重度患儿需要鼻导管吸氧或CPAP呼吸支持,合并ARDS时需采用高频振荡通气。静脉营养支持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按100-120ml/kg/d计算总量。
家长发现患儿出现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体温异常、喂养困难等情况时应立即就诊。治疗期间需维持适宜环境温度(24-26℃)、湿度(55%-65%),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出院后应定期进行胸片复查和肺功能评估,早产儿需加强呼吸道管理以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