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通常可从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区别,具体需由医生诊断确认。两者的主要差异体现在以下方面:
1、病因差异
原发性痛经是生理性因素所致,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子宫过度收缩等因素相关,无器质性病变。继发性痛经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或盆腔炎等病理性疾病引起,伴随盆腔器官结构异常。
2、症状特点
原发性痛经多在月经初潮后1~2年内出现,表现为下腹痉挛性疼痛,通常持续2~3天,可能伴随恶心、头痛等全身症状。继发性痛经常在初潮数年后发生,疼痛程度随病程进展加重,可能合并异常出血、性交痛或排便疼痛等症状。
3、治疗原则
原发性痛经以缓解症状为主,可通过布洛芬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非甾体抗炎药,或屈螺酮炔雌醇片等短效避孕药治疗。继发性痛经需针对原发疾病进行干预,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地诺孕素片,或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
若痛经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异常体征,建议及时到妇科就诊,通过超声检查、腹腔镜等手段明确病因。确诊为继发性痛经者需遵医嘱规范治疗原发病,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