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垂有折痕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与某些疾病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生理性原因包括皮肤老化、先天发育等,病理性原因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相关。
1、生理性原因
部分人群耳垂出现折痕可能与皮肤自然老化、皮下脂肪减少或先天发育有关。随着年龄增长,皮肤弹性下降、组织萎缩可能导致耳垂形态改变,这种情况通常不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需特殊处理。
2、病理性原因
耳垂折痕在医学上被称为Frank征,有研究显示其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当折痕呈现从耳屏切迹向后外侧延伸约45度的对角线时,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微循环障碍有关,这类患者常伴有胸闷、胸痛等心脏不适症状。
3、其他因素
外力压迫、长期佩戴过紧耳饰或反复揉搓耳垂等外因也可能导致暂时性折痕。这类情况在解除外部压力后,耳垂形态通常可逐渐恢复,但需注意避免持续损伤耳部软组织。
日常需注意观察耳垂折痕是否伴随皮肤病变、疼痛或心血管异常症状。若折痕突然出现且持续存在,尤其合并胸闷、心悸等不适时,建议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病因。平时应注意避免拉扯耳垂,保持耳部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