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经历或目睹严重创伤事件引发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出现反复回忆创伤、情感麻木、过度警觉等症状。该疾病可能由战争、自然灾害、暴力事件等极端经历触发,对个体的心理功能造成长期影响。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核心表现包括闯入性记忆、主动回避与创伤相关的刺激以及负性认知改变。患者在清醒或睡眠中会不受控制地重现创伤画面,可能伴有心悸、出汗等生理反应。部分人会出现情感隔离现象,表现为对日常活动兴趣减退和人际关系疏离。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看,这种障碍可能与杏仁核过度激活、前额叶皮层调节功能异常有关,导致恐惧记忆难以消退。遗传因素、早期心理创伤史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的薄弱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若出现相关症状持续超过一个月,建议尽早到精神心理科就诊评估。临床治疗通常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眼动脱敏再处理等心理干预手段,必要时医生会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物。患者可通过建立规律作息、进行正念训练等方式辅助康复,家属应给予充分的情感支持,帮助其逐步重建安全感。需要注意的是,症状严重时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