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脑病是一种因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部分脑细胞坏死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见于缺氧、感染、代谢异常等情况。其本质是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引发的不可逆损伤,多伴有脑水肿或出血性病变。
该病主要由脑部供血中断或全身性缺氧引起,例如新生儿窒息、心脏骤停、一氧化碳中毒等。病理表现为脑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膜完整性破坏,释放大量自由基和炎性因子。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抽搐、肌张力异常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去皮层强直或脑死亡。影像学检查可见基底节区、丘脑等代谢活跃区域对称性病变,MRI显示T2加权像高信号,DWI序列呈现弥散受限特征。不同年龄段临床表现存在差异,新生儿多表现为喂养困难、原始反射消失,成人则以突发性意识丧失为主。
早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治疗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于缺氧性损伤患者需立即恢复氧供,感染性疾病需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临床常采用亚低温治疗降低脑代谢率,配合甘露醇减轻脑水肿。恢复期可进行高压氧治疗促进神经功能修复。预防重点在于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颅脑外伤。若出现突发性头痛、视力改变或意识障碍,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