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最准确的检查通常包括头部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以及血管成像检查,具体需结合临床表现选择。若出现疑似症状,建议立即就医完善相关检查。
头部CT扫描是脑梗死初诊的首选方法,能够快速鉴别脑出血与脑梗死,尤其在发病早期可排除出血性病变。但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敏感度较低,需在发病24小时后复查以观察病灶变化。磁共振成像(MRI)的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对早期脑梗死高度敏感,发病数小时内即可显示缺血病灶,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血管成像检查如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评估颅内及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血糖)及心电图,用于排查病因和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可检测颈动脉斑块或狭窄,评估脑血流动力学状态。若疑似心源性栓塞,还需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检查组合,避免遗漏关键诊断信息。
脑梗死属于急症,一旦出现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具备卒中救治资质的医院。检查结果需由神经科医生结合病史和体征综合判断,必要时需动态复查影像学。避免自行选择检查项目而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