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牙龈增生主要是长期服用某些特定药物引起的牙龈组织过度生长。常见诱发药物包括抗癫痫药、免疫抑制剂以及钙通道阻滞剂等,患者需及时就医调整用药并加强口腔护理。
1、抗癫痫药物
苯妥英钠是导致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典型抗癫痫药物。该药物可能通过影响牙龈成纤维细胞的代谢活动,刺激细胞外基质尤其是胶原蛋白的过度合成,从而引发牙龈体积增大。长期服用该药的患者中有30%-50%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龈增生,通常从牙间乳头开始蔓延至边缘龈。
2、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作为器官移植术后常用免疫抑制剂,可通过抑制钙调磷酸酶活性,促使牙龈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减少胶原酶分泌。这种双重作用导致牙龈结缔组织内胶原堆积,约25%-30%的用药患者会出现牙龈肿大,尤其在与钙通道阻滞剂联用时发生率显著增高。
3、钙通道阻滞剂
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降压药物通过阻滞细胞膜钙离子通道,可能改变牙龈组织内钙离子浓度梯度,刺激牙龈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这类药物引发的牙龈增生多呈结节状,常见于前牙区,在高血压患者中发生率可达20%左右。
出现药物性牙龈增生应及时就诊口腔科,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或更换替代药物。日常需加强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配合牙线清洁,每3-6个月进行专业洁治。需特别注意不能擅自停用处方药物,调整用药必须在主治医师指导下进行,同时可通过牙龈成形术等治疗改善增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