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五项检查主要用于评估机体凝血功能状态,筛查出血性疾病或血栓风险,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及D-二聚体等指标。该检查可为出血或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参考值通常为11-13秒。该指标延长可能提示维生素K缺乏、严重肝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情况,缩短则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需结合患者是否出现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综合判断。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范围多在25-35秒。数值显著延长常见于血友病等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或存在狼疮抗凝物等病理性抗凝物质。该指标对肝素治疗监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纤维蛋白原
正常成人血浆含量为2-4g/L。水平降低可见于严重肝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消耗期,增高常见于急性感染、恶性肿瘤等应激反应。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能出现代偿性升高。
4、凝血酶时间
正常参考值为14-16秒。时间延长多提示纤维蛋白原质量异常,或存在肝素样抗凝物质干扰。需注意标本采集是否规范,避免因操作因素导致假阳性结果。
5、D-二聚体
正常值一般小于0.5mg/L。该指标特异性升高常见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性疾病,也可作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重要监测指标。但需注意老年人群可能出现生理性升高。
当凝血检查结果异常时,应及时到血液科就诊。医生会结合血小板计数、肝功能检测、临床症状等综合分析,必要时进行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基因检测等深入检查。患者切勿自行解读报告或滥用止血/抗凝药物,以免延误诊治或引发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