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检查可以发现多种病变,主要包括炎症性病变、溃疡性病变、息肉及肿瘤性病变、出血性病变以及异物或结构异常等。具体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分析综合判断。
1、炎症性病变
内窥镜可直接观察到消化道、呼吸道等黏膜的充血、水肿或糜烂。例如慢性胃炎、食管炎、肠炎等炎症反应,镜下可见黏膜色泽改变、分泌物增多,严重时可能伴随黏膜脆性增加或点状出血。
2、溃疡性病变
胃镜或肠镜可清晰显示消化性溃疡的特征性改变,如胃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凹陷,边缘规整且基底覆白苔。十二指肠溃疡常见于球部前壁,溃疡深度可通过内镜精准评估。
3、息肉及肿瘤性病变
内窥镜对早期胃肠息肉检出率较高,能辨别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类型。对于恶性肿瘤,镜下可见菜花样肿物、黏膜皱襞中断或溃疡浸润灶,部分设备支持染色内镜或放大观察提高诊断准确性。
4、出血性病变
急性消化道出血时,内镜能定位活动性渗血点、血管裸露或静脉曲张破裂灶。对于慢性隐匿性出血,可发现毛细血管扩张、血管畸形或黏膜微小裂伤等出血源。
5、异物或结构异常
内窥镜可探查误吞异物嵌顿情况,同时能诊断先天性畸形(如食管蹼)、术后吻合口狭窄或憩室等结构异常,部分病例可在镜下直接进行异物取出或狭窄扩张治疗。
进行内窥镜检查前需严格遵医嘱禁食,检查后应观察是否有腹痛、呕血等异常。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胃肠镜筛查,尤其是有肿瘤家族史或长期消化道不适者,早发现早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