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性白内障是由于眼部其他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导致晶状体代谢异常而引起的混浊。这类白内障通常继发于葡萄膜炎、青光眼、糖尿病等病变,其发展速度和严重程度与原发病密切相关。
当患者存在长期未控制的眼部炎症如葡萄膜炎时,炎性物质会破坏晶状体囊膜的通透性,干扰晶状体纤维的正常代谢,逐渐形成点状或片状混浊。青光眼急性发作时眼压急剧升高,可能造成晶状体前囊下出现灰白色斑点样混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晶状体渗透压改变会导致皮质空泡形成和核硬化。临床表现为视力渐进性下降、对比敏感度降低、眩光感加重,通过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观察到特征性的混浊形态和位置。
建议存在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糖尿病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水平。确诊并发性白内障后,应在控制原发病的基础上,由专业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日常需注意避免强光刺激,出现视力急剧变化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