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抑酸药、促胃肠动力药、黏膜保护剂、抗酸药以及中药等,需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常用药物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排空或保护食管黏膜缓解症状。
1、抑酸药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能长效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食管黏膜的侵蚀。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片、雷尼替丁胶囊可短期缓解轻症患者的烧心症状。这类药物通常需饭前半小时服用。
2、促胃肠动力药
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药物能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加速胃排空,减少胃内容物反流。此类药物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需遵医嘱调整剂量。
3、黏膜保护剂
硫糖铝混悬凝胶、铝碳酸镁咀嚼片等可在食管表面形成保护层,中和胆酸并吸附反流物。用药后可能出现便秘,建议与抑酸药间隔2小时服用。
4、抗酸药
氢氧化铝凝胶、碳酸氢钠片等能快速中和胃酸,适用于偶发反酸的患者。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胀气或电解质紊乱,不建议单独长期使用。
5、中药
香砂养胃丸、枳术宽中胶囊等中成药可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改善症状,需在中医师辨证后使用,避免与西药发生相互作用。
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治疗期间应保持低脂饮食,睡前3小时禁食,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建议每8-12周复查胃镜,评估黏膜愈合情况。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症状反复,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