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怎么办

武媛 口腔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切开引流、物理治疗、全身支持治疗以及原发病处理等,需根据感染程度和病因综合选择。若出现局部红肿热痛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1、药物治疗

对于感染早期或轻度病例,通常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例如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甲硝唑片等。若疼痛明显,可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但需避免自行调整用药剂量。

2、切开引流

当感染形成脓肿时,需由医生在局麻下切开脓腔,放置引流条排出脓液。术后需每日冲洗脓腔并更换敷料,同时配合抗生素治疗,避免继发性感染。

3、物理治疗

在急性炎症控制后,可采用超短波或红外线照射等物理疗法。此类方法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但需由医生评估后选择合适方案。

4、全身支持治疗

严重感染患者需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输注人血白蛋白等营养制剂。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确保每日摄入足够热量和蛋白质。

5、原发病处理

若感染源于牙源性病变,待急性期控制后应及时处理病灶牙,如龋齿需进行根管治疗,阻生智齿需择期拔除,避免感染反复发作。

建议患者发病期间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每日漱口3-4次。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若出现张口受限、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急诊处理,警惕并发症发生。所有治疗方案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评估疗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