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障碍通常根据患者的意识清晰度及对刺激的反应分为嗜睡、昏睡、浅昏迷、中昏迷和深昏迷五个级别。具体分级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医学检查综合判断。
1、嗜睡
患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声音、疼痛等轻刺激唤醒,醒后能正确回答问题或执行简单指令,停止刺激后再次入睡。这种情况常见于脑疲劳、轻度脑缺氧或早期代谢性疾病。
2、昏睡
患者处于深度睡眠状态,需反复大声呼唤或较强疼痛刺激(如按压眼眶)才能唤醒,醒后反应迟钝,回答问题模糊不清或答非所问。常见于脑炎、脑膜炎进展期或镇静药物过量。
3、浅昏迷
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对疼痛刺激(如针刺)有躲避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存在,但无法唤醒。可能伴随肢体不自主运动,角膜反射和吞咽反射减弱,多见于脑出血、脑梗死急性期。
4、中昏迷
患者对外界强烈刺激无反应,疼痛刺激仅引发肢体屈曲等原始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生理反射(如腱反射)消失,可能出现呼吸节律改变,常见于重症颅脑损伤或脑疝形成。
5、深昏迷
患者全身肌肉松弛,所有生理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固定,呼吸不规则,仅维持基本生命体征。这种情况多提示脑干功能严重受损,如晚期脑水肿、脑死亡等。
若发现他人出现意识障碍,应立即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并监测生命体征。需及时送往急诊进行头颅CT、脑电图等检查,明确病因后给予脱水降颅压、维持脑灌注等治疗。昏迷患者需在重症监护室进行呼吸支持和多器官功能维护,避免继发感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