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作为传统中药材,一般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抗菌消炎、调节免疫以及降尿酸等功效和作用。其临床应用需在中医辨证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使用。
1、解毒除湿
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中医认为其能化解湿毒之邪。常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皮肤疮疡、湿疹瘙痒等问题,现代研究也发现其提取物对某些真菌感染有一定抑制作用。
2、通利关节
该药可祛除经络中的湿浊,改善湿热痹阻引起的关节红肿热痛。现代常用于辅助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通过促进尿酸排泄缓解关节症状。
3、抗菌消炎
体外实验表明土茯苓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具有抑制效果,其含有的落新妇苷等成分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临床上常用于盆腔炎、前列腺炎等炎症性疾病。
4、调节免疫
动物实验发现土茯苓多糖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调节T淋巴细胞活性,在辅助治疗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相关疾病时,常与雷公藤等药物配伍使用。
5、降尿酸
通过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排泄的双重机制,土茯苓在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方面展现疗效,常与萆薢、威灵仙等组成复方,相关制剂已应用于临床。
使用土茯苓时应遵循中医辨证原则,避免过量久服。其现代制剂包括颗粒剂、片剂等,具体用法需遵医嘱。湿热体质者服用期间需忌食辛辣油腻,脾胃虚寒者慎用,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