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干舌燥可能与阴虚火旺、湿热内蕴、经络不通等原因有关,艾灸治疗时一般可选择涌泉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等穴位。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操作,避免自行盲目施灸。
1、涌泉穴
该穴位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是肾经的起始穴位。艾灸涌泉穴可引火归元,对于阴虚火旺引起的口干、五心烦热等症状具有调节作用。操作时需注意艾条与皮肤保持适当距离,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温热不灼痛为宜。
2、三阴交穴
此穴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为肝脾肾三经交汇处。艾灸此穴能滋阴降火、健脾祛湿,适合湿热内蕴导致的口苦口干症状。可采用回旋灸法,每日1次,连续治疗3-5天后需观察舌苔变化,若出现舌红少津等阴液耗伤表现应暂停。
3、足三里穴
位于外膝眼下3寸,属足阳明胃经。艾灸此穴可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津液生成,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口干症状。建议搭配隔姜灸增强温补效果,但实热证患者慎用,施灸后需及时补充水分。
艾灸治疗期间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燥热食物。若持续出现口干舌燥伴眼干、尿少等阴虚症状,建议到中医科进行脉诊和舌诊,必要时配合中药汤剂调理。注意施灸后4小时内不宜洗澡,糖尿病患者需谨慎控制艾灸温度以防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