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球是显微镜下可见的脂肪颗粒,常存在于人体排泄物或分泌物中,可能与消化、代谢异常或局部脂肪堆积相关。其具体意义需结合出现部位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脂肪球最常见于婴幼儿粪便中,属于未完全消化的母乳或配方奶脂肪成分,通常无病理意义。对于成年人而言,粪便中出现大量脂肪球可能提示胰腺功能异常、胆汁分泌不足或肠道吸收障碍,常见于慢性胰腺炎、胆囊疾病或乳糜泻患者。在皮肤科领域,脂肪球可能指表皮层内堆积的皮脂形成脂肪粒,多与毛囊角化异常或护肤品使用不当有关。医学检测中通过苏丹III染色可明确区分脂肪球类型,其中中性脂肪球多见于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而结合型脂肪球则与胆汁酸缺乏相关。
若发现粪便持续含油滴或脂肪颗粒,建议进行粪便脂肪定量检测和胰腺功能评估。皮肤出现异常脂肪沉积时应避免自行挤压,需由皮肤科医生鉴别诊断。日常饮食中减少高脂食物摄入,出现腹痛、腹泻或体重下降等伴随症状时,应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排查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