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的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脏瓣膜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不同类型心脏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存在差异,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诊疗方案。
1、冠状动脉疾病
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引发心肌缺血或梗死。典型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和活动后气促。治疗时一般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甘油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必要时需进行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
2、心律失常
因心脏电活动异常引起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表现为心悸、头晕甚至晕厥。临床常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胺碘酮片等药物控制心率,严重者需接受射频消融或植入心脏起搏器。
3、心肌病
包括扩张型、肥厚型等类型,与遗传、代谢异常或长期高血压有关,常见症状为下肢水肿、呼吸困难。治疗可选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并限制钠盐摄入,晚期可能需要心脏移植。
4、心脏瓣膜病
多由风湿热、退行性变引起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心脏负荷增加。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咯血等症状,轻症可用华法林钠片抗凝,严重瓣膜损毁者需行瓣膜修复或置换术。
5、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期心脏发育异常所致,如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表现为口唇青紫、发育迟缓。部分患儿需在婴幼儿期接受介入封堵或开胸矫治手术,术后需定期复查心脏彩超。
若出现持续性胸痛、呼吸困难等心脏相关症状,建议尽早就医完善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确诊后应在心内科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避免自行调整药物或延误手术时机。日常需注意低脂饮食、适度运动并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