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失禁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有关,也可能与膀胱炎、盆底肌松弛、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原因相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妊娠期间子宫增大可能压迫膀胱导致漏尿,分娩过程中若盆底肌肉受损也可能引起产后尿失禁。此类情况多为暂时性,随着身体恢复可逐渐缓解,必要时可通过凯格尔运动锻炼盆底肌。
2、膀胱炎
细菌感染引起的膀胱黏膜炎症会导致尿频、尿急及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可能出现排尿灼痛、尿液浑浊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同时增加水分摄入促进细菌排出。
3、盆底肌松弛
雌激素水平下降或长期腹压增高可能导致盆底支持结构薄弱,出现压力性尿失禁,表现为咳嗽、打喷嚏时漏尿。治疗可选用雌二醇片、结合雌激素片等药物,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和阴道哑铃训练,严重者需行尿道中段悬吊术。
4、神经源性膀胱
糖尿病神经病变或脊髓损伤等导致膀胱神经调节异常,可能引发充溢性尿失禁。患者常伴排尿困难、残余尿量增多。治疗需使用索利那新片、托特罗定缓释片等M受体阻滞剂,必要时进行间歇导尿,同时需积极控制原发病。
出现尿失禁症状建议记录排尿日记,避免过量饮用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需特别注意妊娠期及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妇科医生指导,禁用影响胎儿发育的喹诺酮类抗生素。伴有血尿、发热或腰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