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是一种以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特征的精神心理疾病,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患者常因无法控制重复性观念或行为而感到明显的焦虑和痛苦,且这些症状会显著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强迫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异常及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研究显示患者大脑内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系统存在功能异常,眶额皮层、基底节等脑区活动异常尤为明显。强迫思维表现为持续侵入的不必要想法,如污染恐惧、伤害担忧等;强迫行为则是对这些焦虑的仪式化反应,例如反复洗手、检查门锁等。约80%-90%患者存在自知力,能意识到这些行为的不合理性却难以自控。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是常用药物,认知行为治疗中的暴露与反应预防法效果显著。对于难治性病例,可考虑重复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建议患者尽早就诊精神心理科,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家属需给予充分理解支持,帮助患者建立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