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维素K能治疗哪些小儿病

刘洋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维生素K在儿科中主要用于预防或治疗因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常见于新生儿期或存在吸收障碍的儿童。其应用范围相对明确,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新生儿出血症

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建立,自身合成的维生素K不足,容易因维生素K缺乏导致凝血功能障碍。通常在出生后立即肌注维生素K1(1mg)进行预防,可显著降低颅内出血、脐带残端渗血等风险。对于早产儿或存在围产期窒息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需遵医嘱加强监测。

2、胆汁淤积相关出血

先天性胆道闭锁、婴儿肝炎综合征等疾病会导致胆汁分泌不足,影响脂溶性维生素K的吸收。此类患儿可能出现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需定期监测凝血酶原时间,通过口服或注射维生素K纠正凝血异常。

3、慢性腹泻继发缺乏

长期腹泻、乳糜泻或短肠综合征患儿,因肠道吸收功能受损,可能造成维生素K摄入不足。临床表现为鼻出血、血尿等,需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补充维生素K制剂。

需注意的是,维生素K不能替代其他凝血因子缺乏的治疗,如血友病患者使用无效。部分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虽对维生素K有反应,但需严格鉴别诊断。家长发现孩子有异常出血倾向时,应及时就诊查明病因,避免盲目补充维生素K延误诊治。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