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疼痛可能是由肌肉劳损、脊椎疾病、内脏疾病等原因引起的,需要根据具体诱因进行处理。若疼痛持续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肌肉劳损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搬运重物或过度运动可能导致背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出现劳损。患者常表现为局部酸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一般可通过热敷、按摩等方式改善,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药物缓解。
2、脊椎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可能压迫神经或引起局部炎症,导致后背放射性疼痛。例如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能出现下肢麻木,强直性脊柱炎多伴随晨僵症状。通常需进行CT或MRI检查确诊,治疗可选用美洛昔康片、洛索洛芬钠片等抗炎药物,严重者需考虑手术。
3、内脏疾病
胆囊炎、心肌梗死等内脏病变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后背牵涉痛。如胆囊炎发作时右上腹疼痛向右肩背放射,心肌梗死常伴随胸痛、胸闷等症状。此类情况需针对原发病治疗,例如胆囊炎患者可使用头孢克肟胶囊、消旋山莨菪碱片等药物,心肌梗死需紧急进行冠脉介入治疗。
日常需避免久坐或过度负重,注意保持正确姿势。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发热、呼吸困难、肢体麻木等症状,建议立即到骨科或心血管内科就诊,完善影像学及血液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