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素不能作为药用物质使用。它是一种由黄曲霉等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目前没有安全有效的药用价值。
黄曲霉素的毒性作用主要源于其化学结构对生物大分子的破坏。它能够与DNA结合形成加合物,干扰正常的基因复制和转录过程,导致细胞突变或死亡。在肝脏中,黄曲霉素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活化,形成具有强亲电子性的环氧化合物,这种活性代谢物会与肝细胞内的蛋白质和核酸发生共价结合,造成肝细胞损伤。
致癌性是黄曲霉素最危险的特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列为1类致癌物,长期低剂量暴露即可显著增加肝癌发病风险。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地区,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较其他地区高5-10倍。这种致癌作用与p53肿瘤抑制基因的特异性突变密切相关。
黄曲霉素的急性毒性同样致命。成人摄入1毫克/公斤体重的剂量即可引发急性肝损伤,出现黄疸、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对于体重10公斤的儿童,仅需0.01毫克就可能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上没有特效解毒剂,治疗以支持疗法为主,包括血液净化、保肝药物和并发症处理。
日常生活中应特别注意食品储存,将谷物、坚果等储存在干燥通风环境中。发现霉变食物应立即丢弃,避免清洗后食用。若怀疑误食黄曲霉素污染食物并出现相关症状,需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进行肝功能检查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