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主要由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等成分组成,它们在人体内发挥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1、血浆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主要成分包括水、蛋白质、电解质、激素等。其中白蛋白能维持血浆渗透压,球蛋白参与免疫反应,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此外,血浆还承担着运输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2、血细胞
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两大类。红细胞占血细胞总数的99%,内含血红蛋白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具有免疫防御功能,能识别并消灭病原体,参与炎症反应。正常成年人每微升血液含红细胞约450万-550万个,白细胞约4000-10000个。
3、血小板
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碎片,直径约2-3微米,正常值为每微升10万-30万个。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立即聚集形成临时止血栓,同时释放凝血因子启动凝血酶原激活物链式反应,最终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稳固的血凝块。血小板寿命约7-14天,由骨髓巨核细胞裂解产生。
建议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了解血液成分变化,若出现异常出血、持续乏力或反复感染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血液相关检测。日常生活中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铁、叶酸等造血原料,有助于维持血液系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