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经主要包括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常见的肝胆经穴位如太冲、行间、期门等,其位置分布如下:
1、太冲穴
位于足背侧,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间隙的凹陷处。具体定位时可在第一、二脚趾缝向后约两横指处触及动脉搏动点,按压时有酸胀感,常用于调理肝气郁结。
2、行间穴
在足背第一、二趾间的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取穴时可将足趾并拢,穴位处于两趾连接处的皮肤褶皱末端,常用于缓解肝火旺盛引起的头痛或目赤。
3、期门穴
位于胸部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四寸。取穴时可沿乳头垂直向下推两个肋间隙,男性约与乳头齐平,女性需参考锁骨中线定位,常用于疏肝理气。
日常按摩这些穴位时,建议采用指腹以适度力度按压或打圈,每个穴位持续3-5分钟。若存在肝胆疾病或疼痛症状,需在专业中医师辨证指导下进行针灸或艾灸治疗,避免自行过度刺激引发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