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的传染性较高,但具体传染风险与感染阶段、接触方式等因素有关。早期梅毒患者的传染性较强,而随着病情进展,传染性可能逐渐降低。及时接受规范治疗可有效降低传播风险。
梅毒的传染性主要取决于感染阶段。一期和二期梅毒患者皮肤或黏膜存在溃疡、皮疹等皮损时,体液中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此时通过性接触、血液或母婴途径传播的概率较高。进入潜伏期或晚期后,由于病原体数量减少,传染性会有所下降。此外,共用针具、输入感染者的血液或器官移植也可导致传播,但日常接触如共用餐具、拥抱等一般不会传染。
预防梅毒传播需采取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避孕套,避免多个性伴侣。若存在高危暴露史或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血清学检测。确诊后应遵医嘱全程足量使用青霉素等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直至痊愈。治疗期间应避免性接触,性伴侣需同时接受检查,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