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可能是由遗传因素、用眼不当、眼轴过长或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的,具体原因需结合个体情况分析。
1、遗传因素
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父母双方或一方存在高度近视时,子女发生近视的概率会明显增加。这类近视通常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开始出现,且度数增长较快。建议有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视力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
2、用眼不当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阅读光线不足或姿势不正确会导致眼部肌肉持续紧张,加速晶状体调节疲劳。例如持续使用电子产品、伏案学习超过40分钟未休息等行为,均可能造成暂时性视力下降,若未及时纠正可能发展为真性近视。日常应注意保持用眼距离30厘米以上,并遵循“20-20-20”护眼法则。
3、眼轴过长
眼球前后径异常增长是轴性近视的主要病理基础,这种情况会使光线焦点落在视网膜前方。随着眼轴每增长1毫米,近视度数约增加300度。此类患者需通过散瞳验光明确诊断,并选择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或屈光手术等方式矫正视力。
若出现视物模糊、眼胀头痛等表现,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验光检查。确诊后需根据医生建议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同时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控制电子设备使用频率,避免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