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途径传播,感染风险与特定暴露行为有关。以下是常见的感染方式:
1、血液传播
这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输入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可能引发感染,尤其是在1993年前未普及病毒筛查时。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如针具、牙科器械)、共用注射器吸毒、不规范纹身或穿耳洞等操作,都可能因微量血液接触导致病毒传播。医务人员若发生针刺伤也存在职业暴露风险。
2、性接触传播
无保护性行为可能传播病毒,特别是存在多性伴、合并性传播疾病或同性性行为者感染概率更高。病毒可通过生殖道黏膜破损处进入血液,但日常接吻、拥抱等接触不会传染。
3、母婴垂直传播
感染丙肝的孕妇有5-8%的概率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传染给胎儿。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母乳喂养会传播病毒,但乳头破损时应暂停哺乳。
若存在高危暴露史,建议及时进行丙肝抗体和RNA检测。确诊感染者可使用索磷布韦联合达卡他韦等直接抗病毒药物,规范治疗12周后治愈率可达95%以上。日常应注意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用品,医疗操作选择正规机构,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我国已将丙肝筛查纳入住院患者常规检测,早期发现和治疗可有效阻断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