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以及日常维护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方案。早期干预有助于控制炎症,避免牙齿松动等并发症。
1、基础治疗
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是核心措施,通过超声波或手工器械清除牙菌斑、牙结石及病变牙骨质,减少细菌滋生。治疗后可能出现短暂敏感,一般1-2周缓解。严重者需分次完成全口治疗。
2、药物治疗
急性发作期可短期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配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抑制菌斑。局部用药如米诺环素软膏可直接注入牙周袋,药物缓释维持疗效。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耐药性。
3、手术治疗
中重度患者需进行牙周翻瓣术,直视下彻底清创并修整病变骨组织,必要时结合骨移植材料促进牙槽骨再生。术后需配合抗生素治疗,成功率约70-85%,但骨再生效果存在个体差异。
4、激光治疗
利用Er:YAG激光精准去除感染组织,同时杀灭牙周袋内99%的致病菌。相比传统手术创伤更小,出血少且术后恢复快,尤其适合伴有全身疾病的患者,但需特殊设备支持。
5、日常维护
使用巴氏刷牙法每日清洁2次,配合牙线、间隙刷清理邻面。吸烟者戒烟可降低复发风险50%以上,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每3-6个月专业复查维护。
出现持续牙龈出血、牙齿移位等情况应及时就诊。治疗期间避免过硬食物,选择含氟牙膏强化牙体。需注意长期使用冲牙器不能替代机械清洁,种植体周围炎患者慎用金属刮治器。规范治疗可使多数患者病情稳定10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