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的12种常用手法包括推法、拿法、按法、摩法、揉法、滚法、擦法、搓法、抖法、拍法、捏法、击法,主要通过手法刺激经络穴位达到疏通气血、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1、推法
用指腹、掌根或肘部沿直线单向推动,适用于肩背酸痛、胸闷气滞等症,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
2、拿法
以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捏肌肉,常用于颈肩部僵硬,可缓解肌肉痉挛和紧张。
3、按法
用指腹或手掌垂直向下按压穴位,如按压足三里缓解胃痛,需根据患者耐受力调整力度。
4、摩法
以掌面或指腹在体表环形摩擦,常用于腹部胀满,通过轻柔刺激促进胃肠蠕动。
5、揉法
手腕带动掌根或鱼际回旋揉动,适用于关节肿痛,可消散局部淤血和肿胀。
6、滚法
前臂带动手掌做连续滚动,多用于腰背肌肉劳损,通过渗透力放松深层筋膜。
7、擦法
手掌快速来回直线摩擦,如擦肾俞穴温补肾阳,操作时需涂抹介质防皮肤损伤。
8、搓法
双掌夹持肢体往返搓动,如搓上肢可缓解手臂麻木,具有舒筋活络作用。
9、抖法
握持肢体末端进行波浪式抖动,常用于四肢关节,可松解粘连并增强关节活动度。
10、拍法
虚掌有节奏拍打体表,如拍打背部促进排痰,需控制力度避免软组织损伤。
11、捏法
三指捏提皮肤配合捻动,如捏脊疗法调节小儿脾胃功能,操作需轻柔连贯。
12、击法
用拳背或指尖叩击穴位,如叩击百会穴提神醒脑,需根据部位选择合适力度。
推拿操作需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手法,存在骨折、皮肤破损或严重内科疾病者不宜进行。建议前往正规中医机构,由专业医师评估后实施治疗,避免自行操作不当引发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