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哪些穴位能治痛风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痛风患者一般可通过按摩或针灸阴陵泉、太冲、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来辅助缓解症状,但需由专业医师操作。中医认为痛风多与湿热痹阻有关,穴位治疗需结合个人体质辨证施治。

1、阴陵泉

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该穴位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关节肿痛。痛风急性发作时可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该穴,每次持续3-5分钟,配合艾灸效果更佳。

2、太冲

太冲穴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作为肝经原穴,能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对痛风伴发的足部红肿疼痛有缓解作用。日常可用拇指指端向足跟方向深按,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日按摩2-3次。

3、三阴交

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为肝脾肾三经交汇穴。此穴可调节水液代谢,改善痛风患者体内尿酸代谢异常。按摩时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揉按,每次5分钟,阴虚体质者慎用艾灸。

4、足三里

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属足阳明胃经。该穴能健脾和胃、通经活络,适用于痛风间歇期的调理。可采用点按配合艾条悬灸法,每次施灸15-20分钟,注意防止烫伤。

5、阳陵泉

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为胆经合穴。具有疏肝利胆、舒筋活络作用,可缓解痛风引发的膝关节疼痛。针灸该穴时可配合电针疗法,频率以2Hz为宜,留针时间不超过30分钟。

穴位治疗需在正规中医机构进行,不可替代规范降尿酸治疗。建议痛风患者日常保持低嘌呤饮食,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ml,避免饮酒及剧烈运动。若出现关节持续性红肿热痛,应及时至风湿免疫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苯溴马隆、非布司他等降尿酸药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