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无力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易疲劳和无力,常见症状包括眼睑下垂、四肢无力、咀嚼困难、呼吸肌无力等。治疗方法通常有药物治疗、胸腺切除术、血浆置换、免疫球蛋白治疗以及日常调理等措施,需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选择。
1、眼睑下垂
患者常出现单侧或双侧眼睑下垂,尤其在长时间用眼后加重,可能伴随复视或眼球活动受限,晨轻暮重是其典型特征。
2、四肢无力
四肢近端肌肉易疲劳,表现为抬手、爬楼梯困难,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短暂缓解,严重时可能影响行走能力。
3、咀嚼困难
面部和咽喉部肌肉受累导致咀嚼无力、吞咽费力,进食过程中需多次停顿,可能伴随饮水呛咳或构音不清。
4、呼吸肌无力
最危险的症状是呼吸肌麻痹,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无力,可能引发呼吸衰竭,需立即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1、药物治疗
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溴吡斯的明片可改善肌力,免疫抑制剂如醋酸泼尼松片、他克莫司胶囊用于调节免疫反应,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2、胸腺切除术
约70%伴有胸腺异常的患者术后症状显著改善,尤其适用于胸腺瘤或增生病例,需由胸外科评估手术指征。
3、血浆置换
通过置换血液中异常抗体,能在2-3周内快速缓解重症肌无力危象,常见于术前准备或急性加重期。
4、免疫球蛋白治疗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通过竞争性结合抗体受体,短期内调节免疫功能,多用于激素治疗无效者。
5、日常调理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感染和过度劳累,采用少食多餐方式预防呛咳,建议进行呼吸训练和低强度阻抗运动。
出现肌无力症状应及时至神经内科就诊,完善新斯的明试验和抗体检测。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免疫指标,注意药物可能引发的消化道出血、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对于育龄期女性,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妊娠期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