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物理治疗、中药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日常护理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方案。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评估。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药物。例如,需氧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胶囊;厌氧菌感染常用甲硝唑片、替硝唑片;支原体感染则适用多西环素片、阿奇霉素片等。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耐药性产生。
2、物理治疗
微波、红外线等热疗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超短波治疗通过高频电磁场改善组织代谢,减轻水肿和疼痛。这类方法通常作为辅助治疗,每周2-3次,连续2-3周可见效。
3、中药治疗
中医辨证施治常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如桂枝茯苓丸可改善局部血供,妇科千金胶囊能清热除湿,金刚藤胶囊有助于消除盆腔粘连。中药灌肠通过直肠给药可直接作用于病灶,常配合口服药物使用。
4、手术治疗
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适用于合并宫腔粘连者,术后需放置球囊支架防止复粘。子宫内膜息肉可在宫腔镜下行电切术,术后病理检查明确性质。严重病例若合并输卵管积脓,可能需腹腔镜清理病灶。
5、日常护理
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勤换内裤并使用纯棉透气材质。饮食需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鱼肉、鸡蛋等,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进行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力,促进宫腔分泌物排出。
患者应遵医嘱规范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或更换药物。治疗后需定期复查阴道分泌物常规、宫腔镜及超声,评估内膜修复情况。合并月经异常者建议在月经干净后3-7天复查,确保检查准确性。治疗期间出现发热、腹痛加剧等情况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