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的主要症状包括肛门肿物脱出、肛门疼痛、肛门坠胀感、排便异常以及局部出血或分泌物增多等。患者通常因直肠黏膜或全层脱出肛门而出现明显不适,具体表现因脱垂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
1、肛门肿物脱出
患者在排便或腹压增加时,肛门口可能出现环形或半球形肿物。初期肿物体积较小且可自行回纳,随着病情进展,脱出物需用手推回,严重时无法复位且长期外露。
2、肛门疼痛
脱垂的直肠黏膜受到衣物摩擦或发生嵌顿时,可能引发持续性钝痛或剧烈疼痛,尤其在久坐、行走时加重,部分患者伴有肛门周围皮肤灼热感。
3、肛门坠胀感
直肠脱垂导致肛门括约肌松弛,患者常有肛门下坠、里急后重等不适,约35%的患者会伴随排便不尽感,长时间站立后症状尤为明显。
4、排便异常
约20%-30%的患者因恐惧疼痛而刻意抑制排便,可能引发便秘;反复脱垂会刺激肠黏膜产生炎性渗出,可能引发腹泻或黏液便。
5、局部出血或分泌物增多
脱垂黏膜发生糜烂或溃疡时,可见少量鲜红色血液沾染便纸;肠液分泌增加可能导致肛周潮湿、瘙痒,甚至引发接触性皮炎。
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到肛肠科就诊,通过直肠指诊和排粪造影明确脱垂程度。日常需避免久蹲用力排便,可进行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中重度脱垂患者需考虑手术治疗,避免发生肠管嵌顿坏死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