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凝血因子有哪些

杨凌志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甲

凝血因子主要包括Ⅰ、Ⅱ、Ⅲ、Ⅳ、Ⅴ、Ⅶ、Ⅷ、Ⅸ、Ⅹ、Ⅺ、Ⅻ、ⅩⅢ等,其中Ⅵ因子已被证实为活化后的Ⅴ因子,不再单独列为凝血因子。这些因子通过复杂的级联反应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1、Ⅰ因子(纤维蛋白原)

由肝脏合成,在凝血酶作用下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凝血块的基本结构,对止血起关键作用。纤维蛋白原水平异常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风险增加。

2、Ⅱ因子(凝血酶原)

维生素K依赖的糖蛋白,激活后转化为凝血酶,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同时激活Ⅴ、Ⅷ、Ⅺ因子形成正反馈。

3、Ⅲ因子(组织因子)

存在于血管外组织细胞膜,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与Ⅶ因子结合后激活下游凝血反应,常见于创伤后出血的初期止血阶段。

4、Ⅳ因子(钙离子)

作为辅因子参与多个凝血反应环节,包括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和Tenase复合物的形成,维持凝血级联反应的稳定性。

5、Ⅴ因子(前加速素)

由肝脏和巨核细胞产生,作为辅因子与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结合,显著增强Ⅹ因子对凝血酶原的激活效率。

其他重要凝血因子如Ⅶ因子(稳定因子)启动外源性途径,Ⅷ因子(抗血友病球蛋白)参与内源性途径,Ⅸ因子(Christmas因子)与血友病B相关,Ⅹ因子(Stuart-Prower因子)作为共同途径的关键酶,Ⅺ因子(血浆凝血活酶前体)参与凝血放大反应,Ⅻ因子(Hageman因子)启动接触激活途径,ⅩⅢ因子(纤维蛋白稳定因子)则通过交联纤维蛋白增强血凝块稳固性。

若出现反复瘀斑、出血不止或异常血栓等症状,建议及时检测凝血功能、凝血因子活性及基因筛查。临床治疗需根据具体缺乏的凝血因子类型,针对性补充重组因子或新鲜冰冻血浆,所有诊疗需在血液科医师指导下进行。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