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穿刺术的适应症主要包括诊断性穿刺、治疗性抽液、气胸处理、感染性积液引流以及恶性积液局部治疗等。该操作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后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1、诊断性穿刺
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时,可通过穿刺获取积液样本进行生化、细胞学或微生物学检测。这有助于鉴别结核性胸膜炎、恶性肿瘤转移等疾病,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治疗性抽液
大量胸腔积液引发呼吸困难、纵隔移位等症状时,穿刺抽液能快速改善通气功能。每次抽液量需控制在600-1200ml以内,防止复张性肺水肿发生。
3、气胸处理
对于闭合性气胸且肺压缩超过20%的患者,穿刺排气能促进肺复张。操作需在影像学引导下定位,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进针。
4、感染性积液引流
脓胸或复杂性胸腔感染时,穿刺引流可清除脓性分泌物,必要时可留置引流管持续冲洗。联合抗生素治疗能有效控制感染进展。
5、恶性积液局部治疗
肿瘤转移引起的顽固性胸腔积液,在充分引流后可注入顺铂、博来霉素等化疗药物,或使用滑石粉进行胸膜固定术以减少复发。
进行胸腔穿刺前需完善凝血功能、影像学检查,排除出血倾向、胸膜粘连等禁忌证。术后应密切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出现胸痛加剧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由呼吸科医生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