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通常会出现皮肤异常、感觉减退、足部溃疡、感染化脓以及坏疽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处理。具体表现存在个体差异,可能与血糖控制、神经病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1、皮肤异常
糖尿病足患者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可能导致皮肤汗腺分泌减少,出现足部皮肤干燥、脱屑、皲裂等现象。部分患者还会伴随局部色素沉着,皮肤温度降低,趾甲增厚变形等改变。
2、感觉减退
高血糖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会使足部出现对称性麻木、刺痛感减弱或消失。患者可能无法感知鞋子摩擦、足底异物压迫,容易发生烫伤或外伤而不自知,这是糖尿病足发生溃疡的重要诱因。
3、足部溃疡
在感觉缺失和血液循环障碍的基础上,轻微外伤即可导致足跟、足趾或跖骨头部位出现慢性溃疡。初期表现为皮肤破损、渗液,随着病情进展可形成深达肌腱或骨质的顽固性溃疡,常伴有恶臭分泌物。
4、感染化脓
溃疡面易继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蜂窝织炎、骨髓炎,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显著升高。
5、坏疽
当下肢动脉严重闭塞时,足部远端组织因缺血缺氧会发生干性坏疽,表现为足趾发黑、干枯、萎缩。若合并感染则可能发展为湿性坏疽,组织腐败溃烂并快速蔓延,可能危及肢体保存。
日常应注意每日检查双足,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若发现足部伤口超过3天未愈合,或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感染征象,应及时到内分泌科或足病专科就诊,通过清创换药、改善循环等综合治疗控制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