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的典型症状一般包括持续发热、皮疹、手足硬肿、结膜充血以及口腔黏膜改变等。这些症状可能在不同阶段出现,需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1、持续发热
川崎病患儿通常会出现持续5天以上的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且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发热期间可能伴随烦躁、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是疾病初期的主要表现。
2、皮疹
多数患儿在发病后2-3天出现全身多形性红斑样皮疹,常见于躯干和四肢,形态不规则且无瘙痒感。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肛周皮肤发红和脱屑,这种皮疹具有自限性,但需与其他感染性皮疹鉴别。
3、手足硬肿
急性期手掌和脚底会出现弥漫性红肿,触摸有硬实感,指趾末端可见特征性梭形肿胀。恢复期甲周皮肤会出现片状脱皮,这是川崎病较为特异的后期表现。
4、结膜充血
约90%患儿会出现双眼球结膜充血,表现为眼白部分血管扩张发红,但无脓性分泌物。这种充血呈弥漫性,通常不累及角膜,与其他传染性结膜炎有明显区别。
5、口腔黏膜改变
包括口唇干裂出血、草莓舌(舌乳头增生呈草莓状)以及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患儿常因口腔疼痛拒绝进食,需注意保持口腔湿润和清洁。
若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组合,特别是持续发热伴随其他特征性表现,建议立即前往儿科或心血管专科就诊。川崎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对预防冠状动脉病变至关重要,家长应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