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地笋有哪些功效与食用方法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地笋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活血化瘀等功效,常见的食用方法包括凉拌、煮汤以及炒制。日常食用时需注意控制摄入量,避免过量引起胃肠不适。

1、清热解毒

地笋性凉味甘,含有挥发油、黄酮类等成分,中医认为其能清除体内热毒,缓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状,适合夏季或燥热体质人群适量食用。

2、利水消肿

地笋富含钾元素和膳食纤维,能促进水分代谢,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液体,对水肿、小便不利等情况有一定辅助改善作用,常与冬瓜、薏米等食材搭配煮汤。

3、活血化瘀

地笋中的活性成分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中医常用于跌打损伤后的调理,日常可将新鲜地笋捣碎外敷或与当归、川芎等药材配伍使用。

4、凉拌

将新鲜地笋洗净切片,焯水后加入蒜末、醋、香油等调味,口感清脆,能最大限度保留其营养成分,适合开胃消食。

5、煮汤

地笋与排骨、鸡肉等肉类一同炖煮,可中和其寒性,补充蛋白质的同时发挥利水功效,建议小火慢炖1小时以上以便充分释放有效成分。

6、炒制

地笋切片后与胡萝卜、木耳等蔬菜快炒,高温烹制能软化纤维更易消化,但需注意控制用油量,避免油腻影响其清热效果。

地笋作为药食同源的植物,日常食用需注意体质差异,脾胃虚寒者应减少生食。若需用于疾病治疗,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配伍使用,避免自行盲目用药。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