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踝关节疼痛针灸哪些位置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踝关节疼痛针灸通常选择解溪、昆仑、太溪、丘墟以及阿是穴等位置,需由专业医师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穴位配伍。中医认为针灸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达到舒筋活络、散寒止痛的效果。

1、解溪

位于足背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此穴属足阳明胃经,针刺解溪可缓解踝关节肿胀及活动受限,尤其适用于足背屈伸困难的情况。操作时直刺0.5-1寸,配合艾灸可增强温经效果。

2、昆仑

位于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属足太阳膀胱经。该穴位常用于治疗外踝部疼痛、足跟痛及腰背拘急,针刺时可向外踝方向斜刺0.5-1寸,行捻转手法以疏通经络气血。

3、太溪

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属足少阴肾经。此穴对踝关节内侧疼痛、足底麻木效果显著,进针时向跟骨方向斜刺0.5-0.8寸,配合温针灸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4、丘墟

位于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属足少阳胆经。主要针对外踝扭伤、踝关节外侧疼痛,针刺方向可朝向照海穴透刺,深度约1-1.5寸,辅以电针刺激效果更佳。

5、阿是穴

即疼痛最明显的压痛点,根据"以痛为腧"原则取穴。在此处施针可直接作用于病灶区域,常采用围刺法或点刺放血法,配合拔罐能有效缓解急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肿痛。

治疗前需明确诊断,排除骨折、韧带断裂等器质性病变。针灸过程中可能出现局部酸胀、皮下瘀血等正常反应,若出现晕针或持续不适需立即停止。建议每周治疗3次,连续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避免患肢过度负重,配合中药熏洗可增强疗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