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的针灸治疗通常会选取面部及四肢的相关穴位,常用穴位包括翳风、地仓、颊车、合谷、阳白等,需由专业医师根据病情辨证选穴。以下为具体分析:
1、翳风
位于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此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具有疏风通络的作用,常用于改善面瘫患者耳后疼痛、面部麻木等症状。针刺时需注意深度,避免损伤深层神经。
2、地仓
在口角外侧旁开0.4寸处。该穴位属足阳明胃经,主治口角歪斜、流涎等面瘫典型症状。临床常配合颊车穴使用,通过透刺法可增强调节面部肌肉运动功能的效果。
3、颊车
位于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处。作为足阳明胃经要穴,能缓解咀嚼肌群紧张,改善面瘫患者张口困难、齿痛等伴随症状。现代研究表明,刺激此穴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
4、合谷
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平第二掌骨中点处。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整体调节气血的作用。作为远端取穴代表,常与面部穴位配伍使用,可增强疏风散邪的功效。
5、阳白
前额部瞳孔直上眉上1寸处。属足少阳胆经穴位,主治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等面瘫症状。针刺时可配合攒竹、太阳等眼周穴位,帮助恢复额肌功能。
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时,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治疗期间需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可配合热敷促进恢复。急性期患者建议每日治疗,恢复期可隔日治疗,整个疗程通常需要2-4周。治疗过程中出现异常疼痛或不适需及时告知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