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脾胃肾彩超通常可以检查肝炎、胆结石、脾肿大、胃部占位性病变以及肾囊肿等疾病。该检查通过超声波成像观察器官形态、结构及血流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1、肝脏疾病
彩超可发现肝脏形态异常或占位性病变,如肝炎引起的肝实质回声增粗、肝硬化导致的表面凹凸不平,还能检出肝囊肿、血管瘤及肝癌等。对于直径大于1厘米的肝内结节,彩超能清晰显示其血流特征。
2、胆囊疾病
可检测胆囊壁增厚超过3mm的胆囊炎,发现直径2mm以上的胆结石,识别胆囊息肉样病变。通过观察胆囊收缩功能,还能辅助判断胆囊排空障碍。
3、脾脏疾病
能准确测量脾脏长径超过11cm的脾肿大,发现脾梗死灶或脾脏肿瘤。对于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脾静脉增宽,彩超可测量血管直径变化。
4、胃部病变
虽不如胃镜直观,但可发现胃壁增厚超过5mm的肿瘤性病变,检测幽门梗阻引起的胃腔扩张。对胃部较大占位性病变有筛查价值。
5、肾脏疾病
可显示肾结石的位置和大小,发现肾盂分离超过10mm的肾积水,鉴别肾囊肿与实性肿瘤。彩色多普勒还能评估肾动脉狭窄等血管病变。
进行肝胆脾胃肾彩超检查前需保持空腹状态,穿着宽松衣物。检查结果异常时应结合血液检查、CT等进一步确诊,胃肠疾病患者建议配合内镜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