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哪些原因造成黄疸

胡佳 脾胃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黄疸可能是生理性原因引起的,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也可能与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等病理性原因有关,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肝脏发育不成熟,胆红素代谢能力不足,出生后2-3天可能出现皮肤、巩膜黄染,通常7-10天自行消退。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可通过增加喂养促进排泄,黄疸较重时可遵医嘱进行蓝光照射或使用茵栀黄颗粒、白蛋白注射液等干预。

2、溶血性黄疸

母婴血型不合、自身免疫性溶血等因素会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胆红素生成过多。患者常伴随贫血、酱油色尿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苯巴比妥片诱导肝酶活性,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抑制溶血反应,严重时需进行换血治疗。

3、肝细胞性黄疸

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疾病会导致肝细胞坏死,影响胆红素摄取和转化。患者可能出现厌油、乏力、肝区疼痛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双环醇片等保肝药物,并针对病因进行抗病毒或停用肝损药物。

4、胆汁淤积性黄疸

胆管结石、肿瘤压迫等因素阻碍胆汁排泄,引发皮肤瘙痒、陶土色大便等症状。治疗需解除梗阻,如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溶解胆固醇结石,或通过ERCP手术取出胆管结石,恶性肿瘤患者需进行放化疗或支架置入。

若出现皮肤黄染、尿色加深等症状,建议及时检测肝功能、血常规及腹部超声。明确病因后需严格遵医嘱治疗,避免自行使用退黄药物掩盖病情,哺乳期母亲发现婴儿黄疸加重时应立即就诊。病理性黄疸延误治疗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