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是一种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细胞死亡的疾病,其严重程度通常与梗死部位、范围以及治疗是否及时有关。部分患者可能遗留长期功能障碍,但也有小范围梗死预后良好的情况。
脑梗死发生后,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发生不可逆损伤。若梗死面积较大或位于关键功能区,如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可能引发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对于脑干等重要部位的梗死,即使病灶较小,也可能导致吞咽困难、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若为腔隙性梗死或非功能区小梗死,经过规范治疗和康复训练后,部分神经功能可能得到较好恢复。
发生脑梗死症状后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发病4.5小时内符合条件者可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恢复期患者应坚持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二级预防药物,同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建议在神经内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定期复查头颅CT或MRI评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