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可能是高尿酸血症、饮食因素、肾脏排泄减少等原因引起的,还可能与遗传因素、药物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诊明确病因。
1、高尿酸血症
痛风主要由于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红肿、剧烈疼痛,多见于大脚趾、踝关节等部位。一般可遵医嘱使用非布司他片、别嘌醇片、苯溴马隆片等药物降低血尿酸水平。
2、饮食因素
长期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可能增加尿酸生成。饮酒尤其是啤酒会抑制尿酸排泄,红肉过量摄入也易诱发痛风急性发作。日常需调整饮食结构,限制每日嘌呤摄入量低于150毫克。
3、肾脏排泄减少
慢性肾脏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会导致尿酸排泄障碍。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也可能影响肾小管对尿酸的转运功能。此类患者可能需要联合使用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并积极治疗原发病。
4、遗传因素
约10%的痛风患者存在SLC2A9、ABCG2等基因突变,导致肾脏尿酸转运蛋白功能异常。这类遗传性高尿酸血症往往发病年龄较早,需长期进行尿酸监测和药物干预。
5、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环孢素等药物可能干扰尿酸代谢。此类药物引起的继发性痛风,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若出现突发性关节剧痛伴红肿,建议尽早就诊风湿免疫科。确诊后需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急性期可使用秋水仙碱片、依托考昔片控制炎症,缓解期需持续降尿酸治疗。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关节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