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病理性原因有关。常见诱因包括体位改变、心脏功能异常、激素水平紊乱等,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1、直立性低血压
由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位时,因重力作用导致血液在下肢淤积,引起脑部供血不足。这种情况常见于老年人和长期卧床患者,可能伴随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建议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米多君等升压药物。
2、心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每搏输出量减少。患者可能出现胸闷、乏力等表现,可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呋塞米片减轻心脏负荷,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控制心室率。
3、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因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基础代谢率降低、血管张力下降。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醛固酮分泌减少,易导致血容量不足。此类患者需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如左甲状腺素钠片调节甲状腺功能,氢化可的松片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
日常应注意规律监测血压变化,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突然起身。饮食可适当增加钠盐摄入量,但合并高血压或肾脏疾病者需谨慎。若出现持续头晕、晕厥等症状,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或内分泌科就诊,通过血液生化检查、动态血压监测等手段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