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粪石是滞留在阑尾腔内的坚硬粪块,由粪便、黏液、钙盐等物质沉积形成,可能与便秘、阑尾结构异常等因素相关。其存在可能引发炎症、梗阻等并发症,需及时就医处理。
1、形成原因
阑尾粪石的形成主要与肠道功能异常有关。长期便秘会导致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后变得干硬,容易在阑尾狭窄的管腔中堆积。此外,阑尾本身可能存在扭曲或管腔狭窄等解剖异常,进一步阻碍粪便排出,钙盐沉积后逐渐形成粪石。
2、潜在危害
阑尾粪石可能造成机械性梗阻,诱发急性阑尾炎。当粪石堵塞阑尾腔时,内部压力升高会导致黏膜缺血坏死,细菌大量繁殖引发感染。若未及时处理,可能进展为化脓性阑尾炎、坏疽穿孔,甚至引发弥漫性腹膜炎或腹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
3、处理措施
确诊需通过腹部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对于无症状的小粪石可先观察,但若伴随右下腹痛、发热等炎症表现,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粪石直径较大或反复发作者,建议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彻底清除病灶。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排便习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便秘。出现持续右下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普外科就诊评估,避免剧烈运动或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