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生的一种小分子废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指标通常包括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GFR)、尿蛋白、尿酸等,综合评估肾脏功能状态及损伤程度。
1、肌酐
肌酐是肌肉中磷酸肌酸分解的终产物,生成量与肌肉量、代谢活动相关。血液中的肌酐浓度反映肾脏滤过能力,肾功能正常时,肌酐可经肾小球滤过并随尿液排出,保持动态平衡。
2、血肌酐
血肌酐正常范围通常为男性57-111μmol/L,女性41-81μmol/L。当肾功能受损超过50%时,血肌酐水平可能升高,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但需注意,剧烈运动、高蛋白饮食可能导致短暂升高。
3、尿素氮
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产物,正常值为2.9-8.2mmol/L。其水平受饮食、脱水等因素影响较大。持续性升高可能与肾功能不全、尿路梗阻相关,常与血肌酐联合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4、肾小球滤过率
GFR是评估肾功能的核心指标,正常值大于等于90ml/min/1.73m²。通过血肌酐、年龄、性别等参数计算得出,能更敏感地反映早期肾功能损伤。GFR低于60持续3个月可诊断为慢性肾病。
5、尿蛋白与尿酸
尿蛋白阳性提示肾小球或肾小管损伤,需结合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评估。血尿酸升高(男性大于420μmol/L,女性大于360μmol/L)可能引发痛风,长期高尿酸血症可损伤肾小管间质。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肾功能检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每3-6个月监测。若指标异常,需及时肾内科就诊,完善尿常规、肾脏超声检查等检查,避免盲目使用肾毒性药物。